犬溃疡性结肠炎诊断
犬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直肠和结肠炎性病变,病变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本病虽有药物控制病情,但由于反复迁延,常常出现并发症。诊断要点
1 腹痛、腹泻,排黏液血便。按特异性肠炎治疗无效,具有全身表现及肠外表现,多次粪便常规检查及培养未发现病原体。
2 X线钡灌肠显示肠黏膜颗粒样或结节样,皱鷿粗大、紊乱。肠壁呈锯齿状,后期则示肠管变短、僵硬,结肠袋消失,多发性息肉及肠腔狭窄。
3 结肠镜发现病变部位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溃疡,表面常附有脓性分泌物及血液,暴发型和重症可以暂缓检查。
4 临床分析
a. a.根据病程经过分型:Ⅰ初发型,指无既往病史的首次发作;Ⅱ慢性复发型,发作与缓解期交替;Ⅲ慢性持续型,症状持续,间以症状加重的急性发作;Ⅳ急性暴发型,急性起病,病情严重,全身毒血症状明显,可伴有中毒性结肠扩张、肠穿孔、败血症等并发症。
b. b.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型:Ⅰ轻型,腹泻4次/d以下,便血轻或无,无发热、脉快,贫血无或轻,红细胞沉降率(ESR)正常;Ⅱ中型,介于轻度、中度之间,一般指腹泻4次/d 以上,仅伴有轻微全身表现;Ⅲ重型,腹泻6次/d 以上,有明显黏液血便,T>37.7℃,P>90次/min,Hb≤75g/L,ESR>30mm/h,血清白蛋白<30g/L,短期内体重明显减轻。
c. c.根据病变范围分型:Ⅰ直肠炎;Ⅱ直肠乙状结肠炎;Ⅲ左半结肠炎;Ⅳ广泛性或全结肠炎。
d. d.根据病期可分为:Ⅰ活动期;Ⅱ缓解期。
治疗方案
治疗目的是控制急性发作,持续缓解,减少复发,防治并发症。
预案1:一般治疗
少运动、强调饮食和营养。纠正水、电解质失衡,输血改善贫血等。病情严重应禁食、静脉营养。腹痛、腹泻对症处理,控制继发感染。
泼尼松40~60mg/d,分2~3次口服。病情缓解后,逐渐递减至10~15mg/d。适用于暴发型或重型犬,控制、减轻毒血症。
预案2:免疫抑制剂
硫唑嘌呤1.5mg/(kg.d),分2~3次口服,疗程一年。
预案3:手术治疗
紧急手术指征:大出血、肠穿孔、特别是合并中毒性结肠扩张经积极内科治疗效果不理想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或虽然激素可控制病情但副作用太大不能耐受者。
预案4:局部灌肠治疗
主要适合病变局限于直肠、乙状结肠的病例。灌肠液主要由普鲁卡因、甲硝唑、地塞米松等组成。尼古丁酒石酸的溶液灌肠也有一定的效果,可先以每日3mg灌肠1周,再以6mg剂量灌肠3周。SASP、5-ASA均有栓剂,对灌肠性结肠炎有一定疗效。
灌肠药物配方:
1%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150ml中加甲硝唑0.5g(或0.5%甲硝唑注射液100ml中加10%普鲁卡因注射液10ml)、庆大霉素16万U(或左氧氟沙星0.2g)、双黄素3g、地塞米松5mg液体混合后做保留灌肠,每天1次,疗程为14天。腹泻、血便可在灌注液中加入思密达6g、凝血酶1000U或云南白药1g。